2025 年 7 月 2 日上午,应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任石勇教授邀请,加州州立大学孙涤教授来中心访问,并做了题为“从易卦幻方解析易经的数理结构及排序”的专题报告。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温元凯教授、国际易学联合会名誉会长王国政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朱彦民教授、华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赵文广董事长、北京中兴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朱元涛先生、原建行总行投资银行部门高管辛金龙先生等专家及中心老师同学参加此次活动。
孙涤教授指出,成型于商朝、通行于周朝的易卦系统,并非单纯的哲学符号体系,其背后蕴含着严密的数理逻辑。北宋邵雍所创的 “六十四卦圆方图” 首次系统揭示了卦象间的数量转换关系,而这一发现于六百年后启发了莱布尼茨完成二进制算法的探索,成为中西文明在数理层面对话的最早案例之一。易卦通过阴阳爻的叠加形成的六十四卦,本质上是一个具有严格数理结构的图符系统,其排列组合中蕴含的二进制逻辑,与现代计算机科学的底层原理形成奇妙呼应。
报告以易卦幻方的生成为核心,通过实例演示了如何将卦象转化为数学模型。例如,八阶易卦幻方中,每一行、列及对角线的卦象组合不仅符合传统易学的阴阳平衡原理,其对应的数值排列亦满足幻方的数学规律。孙涤教授还展示了奇数阶、双偶数阶、单偶数阶幻方的构建算法,如 “暹罗法” 的应用,以及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与幻方循环范式的结合,证明《易经》的数理结构可拓展至任意奇數阶数字幻方的构建,展现了古代智慧对现代数学问题的前瞻性解答。
此次报告不仅解析了易卦的数理结构,更提出了 “易学融入世界主流文明” 的新路径。通过将易卦系统与拉丁方、欧拉方等西方数学概念对比,研究者发现两者在排列组合原理上存在共通性,为跨文化数学史研究提供了新证据。这种对易卦数理的深度挖掘,打破了传统易学研究的哲学局限,使其成为连接古代文明与现代科学的桥梁,为人工智能、密码学等领域提供了源自传统文化的创新思路。